天津大学家教网:天津南开中学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来源:天津大学家教网 日期:2016-01-26

一、选择题(16分,每题2分)

1、下面词语中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骈死 pián 相马 xiāng 槽枥 lì 宫阕qua

B.缥碧 piǎo 轩邈 miǎo 泠泠 líng 嘤嘤 yīng

C.嗜酒 shì 肃然 xiāo 晏如 yàn 赋诗 fù

D.逾约 yú 加冠 guàn 皲裂 cūn 烨然 ya

2、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的( )

A.故余虽愚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B.益慕圣贤之道 策之不以其道 ....

C.策之不以其道 不敢出一言以复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3、下列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任意东西 B.互相轩邈 C.以衾拥覆 D.腰白玉之环 ......

4、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是( )

A.造饮辄尽 B.每有会意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互相轩邈 ......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猛浪若奔(飞奔) 持汤沃灌(热水) ..

B.自将磨洗(拿起) 丹心照汗青(史册) ...

C.蝉则千转不穷(尽) 横柯上蔽(遮蔽) ..

D.执策而临之(面对) 嘤嘤成韵(鸟叫声)

...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赤壁》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

B.《过零丁洋》尾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为国捐躯、以死明志的决心。

C.《水调歌头》借中秋赏月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D.《山坡羊 潼关怀古》借古讽今,讽刺了元朝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李白并称“李杜”的是唐代诗人杜牧。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颔联运用典故并赋予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乔老师作品

C. 陶渊明是唐代著名田园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归园田居》。

D.《与朱元思书》着重从“异水”到“奇山”两个方面进行描绘,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清高思想。

二、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2、 ,铜雀春深锁二乔。

34、《三峡》中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明三峡水势大水速快,在《与朱元思书》中用 “ , ”写出了江水气势磅礴的动态美。

5、诗显精神,历代文人墨客利用诗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刘禹锡被贬谪23年,却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 表达自己的乐观精神;文天祥身陷囹圄忠贞不屈,发出 , 的千古绝唱;苏轼“游宦”五年,丧妻别子,中秋对月夜却表达出 , 的美好祝愿。

三、文言文语段阅读: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完成1~6题。(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

③未尝稍将辞色( )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手自笔录 虽人有百手 B.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

C. 礼愈至 至舍 D. 弗之怠 当余之从师也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乔老师作品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礼节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5、对选段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段记叙了作者自己青少年时期“勤且艰”的求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B.选段中,用富家子弟的豪华与作者自己的贫寒进行对比,意在强调求学成功关键在“中有足乐者”。

C.选段表明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勤奋、刻苦学习和博览群书。

D.从“无从致书以观”到“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作者“不敢稍逾约”和“弗之怠”。

 

6、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7分)

戴高帽

俞樾

俗以喜人面谀①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②。”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③,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④?”师颔其首曰⑤:“汝言亦不为无见⑥。”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释】①谀:奉承。②龃龉(jǔ 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③直道:正直的方式。④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⑤颔首:点头。⑥见:见识,道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适人辄送其一( ) (2)吾辈直道事人( ) ..

(3)语人曰 ( ) (4)何须如此( ) ...

2.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3.文末写道“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请问,其中一顶高帽到哪里去了?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乔老师作品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转角遇到爱

孙道荣

①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 ②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③不知道从哪天开始,3楼的转角处,放了一把椅子,以为是谁忘记拿回家了,但很多天过去了,椅子一直在,显然,椅子是谁特地放那儿的。上下楼的老人,爬楼梯累了,走到3楼转角处,正好在椅子上坐一坐,歇歇脚。3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了楼上老人的中转站。下楼的老人,慢慢多起来了。不久,5楼、4楼、2楼的转角处,也都分别放了一把椅子。有的是木椅子,有的是竹椅子,2楼放的竟然是一张小型的旧沙发。没有人知道是谁放的,也许是哪位住在楼上的老人,也可能是某个家有老人的年轻后生。有什么关系呢。转角处的这几把旧椅子,给上下楼的老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纵使是住在最高的6楼的老人,现在也敢下楼来了。楼下有一小片开阔地,那是老人们聚集的地方。

④楼梯转角处的椅子,成了这幢老居民楼的一道风景。可是,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⑤老楼房,楼梯本来就窄,又放了把椅子,上下楼就有点碍手碍脚,特别是搬动大一点的家具物什的时候。某天,一位住在4楼的中年男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把可以折叠收起的椅子,然后,在拐角处的墙壁上,钻了几个眼,将折叠椅安装了上去。需要坐的时候,将椅子放平,贴墙而坐,不需要的时候,就将椅子再靠墙折叠起来。一点不碍事。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更加热烈的欢迎。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费,又购臵了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2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

⑥老人们开心极了,上下楼再也不那么艰难了。除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见面,聊聊天以外,最让他们开心的是,他们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上自己的家里做做客了。并且,他们在发出邀请的时候,不忘叮嘱老朋友一声,楼梯口都有一把折叠椅,可以坐下来喘口气,不着急啊。

⑦这是发生在我所居住的杭州城的故事,这幢老式居民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让附近居民楼里的老人们艳羡不已,不过,别急啊,据说,政府已经拨出专款,在所有老居民楼里推广。

⑧转角处的一把椅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对老人的关爱和温暖。有时候,爱就这么简单。

1、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以“转角处的爱”为题有何好处?(2分)

 

 

编辑者:天津家教中心www.tjdx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