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自然
——记李庆明校长及易连云教授西南大学讲座
2016年4月2日,在西南大学的第8天。
从早上九点到十二点半,连续三个半小时不间断的思想冲击,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同时作为承担学校部分管理工作的教师,我们无不被李庆明校长——时任江宁滨海教育集团总校长——的教育情怀所感动,无不被其在学校管理方面的真知灼见所震撼。
思考“学校是什么”——
“学校是什么”——学校的本性是自由。学校制度、管理变革的根本宗旨在于回到学校本身,回到自由、自主、自觉的制度模式。这是一种草根性、弱行政性、由下而上的、由内而外的自我成长模式。
李校长对这一前提性问题的思考分析,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对“学校”的认知——我们是否“让学校就是学校,让孩子就是孩子”?
思考“学校的管理”——
作为价值追求的文化管理、作为核心领域的课程管理、作为基本方略的情景管理,共同构成了学校管理。
李校长从“文化”的至高无上、微妙至深,而又鲜活自然、无处不在的特点,谈到应当灌注、浸润文化的精神的每个细微的教育行动;从田园精神的确立,谈到无处不在的陶冶;从教师文化内涵谈到学校心灵的“衣妆”。由此,我们开始思考文化阅读推进的策略。
《风筝》、《圆明园的毁灭》等大量教学案例的分享,唤起了我们对文化课程及重构理想课堂的思考。李校长在本校开设的主题文化课程、阅读文化课程、学院文化课程给予我们无限启发。
短暂的午休之后,易连云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雅趣横生的盛宴。
易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从“道”、“德”二字的演变过程中提炼的,关于学校“德育”职能的思考;引用《易经》、《道德经》、《西游记》、《论语》、《中庸》等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把哲学与教育巧妙联系,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及成长经历,由浅入深地讲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及“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育德就是育心、育人”的深远涵义。
整场讲座,易教授用幽默平实的语言,引用大量生动案例,将“教师之道”与“做人修道”相联,传递了“德育即是生活”的思想。




编辑者:天津家教中心(www.tjdxjj.com)